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把文章写在大地上”:中国最佳植物园的长征精神

刘光裕 版纳君 2021-05-30

1958年前岛上有几户被隔离的琵琶鬼(麻风病人)。版纳植物园位于一个半岛之上,蔡希陶将建园称之为“集体鲁滨逊”


香山脚下,中国植物园2016年年会上,头发花白的贺善安老先生,回顾了中国植物园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,对植物园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剖析。讲座期间,他数次提到了版纳植物园。他说,版纳植物园在祖国的边陲小镇,通过半个世纪的坚持和努力,竟然发展成为中国最好的植物园,而且在带领中国的植物园前进,这堪称中国植物园界的“长征精神”。


确实,在年轻人的眼里,历史是一天又一天的繁杂工作;而在老人们的眼里,历史不过是白驹过隙的一瞬。定义历史,就得经受时间的严酷考验。很多植物园在经历了半个世纪发展之后,被科研团队边缘化,被遗忘了。轻者,如有的被割裂分成南北两园,独立出两套尴尬的管理体制;重者几乎沦为蘅庐,几近被裁撤;再有些许省级园子,则悲惨地沦为养老待退休之地,沦为狗尾巴草园;又如昔日的长征胜利之地者--延安植物园,则土地被吞并,园区被彻底瓦解,消失在植物园的长征路上。听听贺老讲座,再看陈进主任接过中国最佳植物园“封怀奖”,着实令人动情、叫人难忘,难免多思。


1958年前岛上有几户被隔离的琵琶鬼(麻风病人)。1959年正式开始建设植物园,右图为第一个窝棚


园里第一个正在建设砖瓦建筑,图中两棵榕树现已长成合抱大树


在小小的勐仑镇,我们怎么就建立了中国最好的植物园呢?想来令人不解。


遥想蔡老当年,带领十八把砍刀劈荆斩棘创园始,到中间历次改革几近被裁撤,到现在的一片芳华景象。版纳植物园在国内,确实把梦想写在了西双版纳的土地上。虽然离皇家还有相当距离,但所谓的茂物现已不知何处。回看50多年的中国植物园建设历史,我们正是坚持了蔡老“把文章写在大地上”的工作精神,在名利场中不忘植物园的使命,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历史篇章。按常理,与大城市相比,我们偏远,我们缺乏人才,我们交流不便,但我们却真的做到了中国“最佳”。如贺老所言,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定义了中国植物园的历史。


东区雨林环绕的科研中心


试想,假如我们被下放到了地方,假如我们沦为一个野外站点,假如我们没有建设一流植物园的雄心壮志,又假如我们把目标全部扑到了追求SCI的路上,那么,现在的我们会是什么样子?这问题不同的人恐怕有不同的答案,见仁见智,且留给众人去思考和想象。但在这里,也可以毫不客气地说,在追求植物事业的路上,很多人忘记了始航时的初心,即便是“科学家”云集的一些植物园,也把本该“研展保”交叉与合作的整体事业,彻底割裂成重研、说保、轻展的独轮模式。如此这般分崩离析,现状也就无需多言了。


版纳植物园现在有30多个收集区,图为棕榈园迷人的热带风光


版纳植物园最精彩之处在于收集了众多的热带植物,如图中这般精美的植物我们有成千上万种


梦在西双版纳、忠于西双版纳。曾听闻有牛人私下说,“在中国你要是想在植物园做点事的话,那你就去版纳植物园吧”。这话我觉得肯定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,我们且先不去理它。版纳植物园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精神。搞植物之人,追求的就是丰富的植物,正如版纳园老植物分类学家陶国达所言,“要是版纳不热我们就不来这里了”。今日之版纳,环境交通与往日相比,早已天差地别,我辈自当摒弃偏远、落后、边疆这些肤浅的想法,坚持老一辈“把文章写在大地上”的信心,再次联合起来,做精做强,更上一层楼。


让更多的人感受植物之美,享受植物之利,了解植物、展示植物和呵护植物。以植物为己任,以植物为主心骨,坚持把文章写在大地上,我想这就是贺老所说的版纳植物园“长征精神”吧。(写于2016年11月)



延伸阅读:揭秘雨林专题

日常点滴记录版纳生物多样性:iNaturalist使用手册 

尸花与精灵:在央视《花季中国》为你讲解花之奇 

与《地理中国》共探雨林奇异生物

版纳竹林发现奇异生物“猎头”蚂蚁  

雨林九头虫:多面佛像溯源 

摆夷与白衣虫 

昆虫皇后“兰花螳螂” 

惊艳的闭鞘姜十种


科普视频:雨林毒物“萝摩”的故事

视频| 西双版纳绿石林发现熊猴 

“金花飞蛇”: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神奇生物  (视频) 

雨林智慧:毛毛虫的高级空调房 (视频) 

视频:马鬃蛇的求爱舞曲 

我的第一科普片子《自然之兰》:说说西双版纳的兰花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